場次:2014/05/12 20:00
地點:舊法院大樓作者:楊穎虹 (澳門劇評人)
大家都說,“童心”是兒童文藝的靈魂,然而,什麼是才“童心”呢?為讓兒童
看得開心,有些作品會流於低級趣味,以滑稽的言行和打扮,達到“奪目”之
效;為培養兒童良好的心態,有些作品不惜曲高和寡,運用大量抽象意念,
務求讓孩子接受良好的藝術氛圍,贏在起跑線。以上兩者,皆為鐘擺效應下
的“童心”,但兩極化的表現手法,容易顧此失彼。以小丑兼人偶構成的《奇
趣物偶》卻恰如其份地表現了 “童心”,是趣味和美感兼備的一個兒童劇作品。
其 “童心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:
“童心”源自對兒童行為的觀察。羅拔圖 · 威茲(Roberto White)很喜歡重複表
現孩子的動態,依曾為教師的本人長年與孩子一起生活和學習的經驗,這些
行為和動作,都來自孩子最真實和自然的反應,如在劇場暖身時段,Roberto
與劇場觀眾玩躲貓貓,又以汽球模擬鼻涕、眼淚等,仿如一個活脫脫的小頑
童在嬉戲,引得在場小觀眾們哈哈大笑。
“童心”源自體貼兒童心理的布局。藝人不僅利用暖身時段成功“破冰”──拉近
與觀眾間的距離,更在過程中加入有趣的互動,如:給觀眾送小禮物,和在
場響手機的朋友開玩笑等,照顧到兒童階段不能長期集中注意力的心理特質。
在語言方面,藝人雖不懂中文,但不忘努力拋出幾句廣東話,讓觀眾倍感親
切。
“童心”源自貼近生活的題材。對孩子而言,小丑人偶是種陌生的表現手法,但
全劇的素材主要源自孩子們生活中經常出現的片段,如:媽媽和孩子、想在鐵
屋中逃跑的人、遇到挫折的舞者等,都是孩子比較容易代入角色進行思考的。
雖然,沒有對白的故事比較抽象,但因為結構簡單,七個幽默而富詩意的故事,
完全沒有語言隔閡。筆者個人認為,小故事彷彿都帶出 “有志者事竟成”的訊息,
看得溫馨有味,如果情節上可以更集中一些,由七個故事變成四個故事,我想
小孩子會更容易領悟和記住。
給塑膠袋、舊襪、水杯、氣球、木箱、包裝紙等平平無奇的物件,予以生命,
是Roberto 的小丑人偶劇中最大的亮點,加上神乎其技的肢體語言,動人的配樂,
不僅令觀眾嘆為觀止,更能啟發孩子的想像力。能從劇中領悟到生活的無限創意,
並探求當中的小情小趣,也將是大人和小孩都應該學習的生活哲學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