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/10/9

獨演小劇場:《Nice to Meet You》、《不夢》劇評(2)

獨腳戲的難度 
文/謐言


(劇照由夢劇社提供)
(劇照由夢劇社提供)


獨腳戲是對演員的一大挑戰,需要豐富的想像力及源源不絕的體能,不斷與虛擬的別人和自己對話,所以演員必須十分投入,才能進入角色的狀態;但同時又要控制戲的速度,保持一定的清醒度,所以對演員來說,是非常有難度的。

《Nice to meet you》中的編劇及演員龔嘉敏嘗試魚與熊掌兼得,但結果並不如她所願的。故事以女孩、戴着大頭面具的人和鯨魚之間的一段關係作為主線,相信是取材自世界上一隻名為「52赫茲」的鯨魚,該隻鯨魚的聲音很獨特,獨特到只有牠自己才聽得見,以至一直在茫茫大海仍然找不到伴侶,孤獨地存在着。編劇描寫女孩在泳池與鯨魚相遇,看似把不可能變做可能,兩者互相交心傾訴,可惜劇情卻以流水式呈現,片段與片段之間並沒有很強的連接性,觀眾並不一定能明白前文後理,而劇中三個主要的角色所呈現的身份也是似是而非,好像不是以真實的身份存在着。由於獨腳戲已是一人分飾幾角,若劇本本身也不能建構一個清楚的文本,觀眾更加難以投入明白。該戲前段部分,戴着面具時的角色與觀眾的互動為全劇帶動了氣氛,到了該戲的中段及後段便處於比較安靜、情節沒有太大高低起伏的狀態,導致戲的節奏拖慢,觀眾未能專注整個演出。龔嘉敏作為演員的身份比編劇的身份較為好,演出時身體狀態不錯,轉換身份時也比較清楚,但可惜劇本有不足的地方,所以她未能完美地呈現心中想表達的。

是次演出共上演兩套獨腳戲,故需共用同一個劇場空間,不知主辦單位是否為了省略轉景的時間還是預算的所限,兩戲的舞台設計幾乎是一樣的,屬於較簡單及中性,整個劇場只有中後方有着一塊從天花連接着地面的一塊白布。事實上,獨腳戲已經比一般的對手戲有難度,若連可幫助演員的道具及佈景也是這麼單調的,真替演員辛苦。《Nice to meet you》的導演莫家豪,明顯地沒有好好運用舞台的空間,導致整個演出未能豐富的視覺效果。因為當劇本是較為平淡時,更需要靠舞台空間或其他媒介去幫助演出,讓觀眾及演員更容易投入。

相反地,莫家豪自編自導自演的獨腳戲《不夢》,劇情同樣離奇,不易明白,但卻聰明地利用了簡單的舞台設計去令演出增加層次感,讓觀眾看得津津樂道。如透過一連串的重覆動作去表達同一件事、舞台後方的白布投影出一系列的動畫、強逼自己不斷食面包等動作,都造成了強烈的視覺效果。當中有一個情節是當演員吃面包吃到差不多要嘔吐的時候,對於觀眾來說,會莫名地產生一種強逼性的恐懼感及不安,幸好莫家豪聰明地利用疏離效果,即時抽離角色,走到後方拿出一支水,解決噎死的可能性,緩和了觀眾的情緒。

雖然兩個劇本都是描寫着一個人和自己內心世界的對話,劇情也是片段式的,但莫家豪的《不夢》卻以短篇而震撼的效果,去彌補了劇本的抽象性,讓觀眾即使不能明白當中的意義,也能清楚地記得當中的每個畫面。兩個戲相對而言,《不夢》是較為有技巧及藝術性的;若龔嘉敏自編自導自演《Nice to meet you》,或者更可以呈現另一個較好的版本。



觀看場次:2013.08.31  20:00
觀看地點:曉角實驗室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