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/10/9

獨演小劇場:《Nice to Meet You》、《不夢》劇評(3)

認識鯨魚
文/清

(劇照由夢劇社提供)
(劇照由夢劇社提供)


“Nice to meet you”是西方社交禮儀中,陌生人初次結識的寒喧說話,然而觀眾可曾想過,會跟至親的家人也來上一句“Nice to meet you”?

龔嘉敏自編自演的獨腳戲《Nice to meet you》是一段意識流甚重的年少自白,龔試圖從第三者的視角,切入多段如幻似虛的關係,而這些也許存在或不存在現實之中的人物角色,透過她們的對話,最終結集成龔想要表達那段埋藏於內心的遺憾: 與似是熟悉而陌生的父親,說上一句充滿愛的問好。

故事裡那學游泳的小女孩與泳池中的鯨魚成為好友了,小女孩每天都會跟鯨魚傾訴心事,直至把牠遺忘;另一邊廂,有常被別人稱讚的乖女孩「紅蘋果」,她是家長眼中的開心果、掌上明珠,跟只能與鯨魚為伴的小女孩孤單形成強烈對比;小女孩一天一天的長大,與鯨魚的關係一天一天的疏離,雖然不停變換身邊的朋友,但心底裡實在仍惦掛著鯨魚;「紅蘋果」也終於步入教堂了,就在那喜慶的婚宴上,「紅蘋果」最想要達成的心願,卻是想與一直陪伴自己成長的老父,在舞池中雙雙起舞。

不少自編自導或自演的作品,創作人都喜歡以自身的故事作為發展藍本,好處是情感的投入與放射會比憑空想像的故事更為濃烈,卻容易跌入自我陶醉(自我感覺良好)的陷阱中;龔在故事編排中以抽離角色對《Nice to meet you》的大部份處理是筆者欣賞的,莫家豪的導演對劇作的節奏控制與調度也是功不可歿,然而發展至後半段的劇情時,聰明的觀眾已經洞悉多個角色實為相同人物,「紅蘋果」便是小女孩內心對家長期望下的心靈形象構成,鯨魚也不就是小女孩對偉大而寡言的父親的別號形容而已,所以當龔在終幕跳入角色、以第一身釋解鯨魚之謎時,雖然從其眼眶的淚花,確實足以打動觀眾的心靈,也教人感受到她與父親之間存在的一份愛,然而在戲劇性的處理上,卻是略見急進了,把一直精心舖墊的情緒和劇場氛圍都由淺白的「解釋」所打破了,如果是擔心觀眾無法弄懂小女孩、紅蘋果與鯨魚三者之間的關係,這似乎是龔對個人表現能力的低估吧? 誠然,不少本地原創作品多仍會選擇「解說」作為終幕的處理,究竟「有始有終」是否方為一部完整的劇本? 那是又一個值得別開篇章探討的論題吧。



觀看場次:2013.09.01  20:00
觀看地點:曉角實驗室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