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/11/20

11.17 每週藝穗擂台陣(摘要1 ):《1875‧拉威爾與波麗露》、《聊齋誌異》

日期:2013.11.17  
時間:1500-1700
地點:連勝街no.47 藝文空間-澳門劇場圖書室

發言人:黃佩蔚()、 梁倩瑜()Grace ()、潘淑盈()、雅詩()、莫兆忠()

黃佩蔚︰澳門城市藝穗節用「城市」這兩個字,城市怎麼成為藝穗節的場地,環境劇場中觀眾跟演員之間的界線,這個是我好奇的,而這次來我的重點也放在這裡。

舞蹈旅行計畫《1875‧拉威爾與波麗露》

我覺得好看的地方,就是你覺得非舞蹈身體的舞也會變成作品的一部份,用了很多很生活的元素,你不覺得舞蹈跟你很有距離。
在環境的運用上,我自已想問的問題是,到底觀眾跟演員之間的距離,是不是一件事情,因為他們是把空間隔出來的,可能是為了安全;為了舞者不會受傷;為了觀眾不要影响演出的前進,同時我就覺得觀眾好可惜,只能在旁邊看,其實離你很遠的,即使舞者跨過去了,但你都是覺得他在演出,這個是我自已想問的,但現在還沒有答案。

梁倩瑜︰我有看香港文化中心的周先生與舞者們的《1875‧拉威爾與波麗露》,那天很趕,我到香港文化中心看時,觀眾已圍了一個圓形,香港文化中心的旅客很多,很多外國旅客在看,在我旁的一個說廣東話的觀眾,並不太喜歡,他很大聲的說為何要看這些東西,而且有很多人拍照,我周圍都是照相的鏡頭,其實是受影响,雖然我知道是很難避免,但作為觀眾是受影响的。

GRACE︰我在FB看到預告片,吸引我的原因,是他們的音樂曲目是我喜歡的,他們就在文化中心外面的鐘樓有一個很大的空間,我到達時還沒開始,但人群已圍了一個很大的圈,在我意料之外,我原本想像會突然在我身旁跳,沒有想過觀演關係是那麼明顯的,可能設定的那個圈太大,所以我看的位置很遠、感覺並不會很強烈。

莫兆忠︰開始的時候我的期望如GRACE一樣,需要一些時間去接受這個落差,正式看的時候你會慢慢被他的氣氛感染到,其實他們只想透過舞蹈跟你一個近距離的接觸,很單純的一個演出。

潘淑盈︰他們有一場在議事亭前地演出的,我剛好在那裡工作,因為有很多很多遊客很多很多人在那裡走來走去,他們在人群中是有點被淹沒的,他們的衣服好像很花悄,但跟「自由行」的旅客相比,又好像差別不大,可能他們綵排的過程就像你們想要遇上的感覺。

雅詩︰其實周書毅那個我是幫忙找地方的,他來澳門找場地的時候,他需要一個空間,澳門很多地方都不合適,最後就選了這兩個,而且又有代表性,跟台灣演出有不同,在台灣演出時是太陽、很大的廣場及車站,台灣觀眾很有秩序,而且在台灣演出前一個小時就去宣傳,在澳門是另外一回事,所以他們要用圍的,其實他們也沒有辨法不圍, 而他們有一個演員在演出前已傷了,我覺得他們在大三巴那場是有點怕的,因為有梯級,他們跳舞時有一點看著地面。第二天在議事亭前地因為下雨,地滑又濕,本來沒有想過圍起來的,但如果我們不圍的話不能擦地,就不可能跳,我們當天也去找過其他地方,最後還是決定雨一停就擦地,馬上跳。

澳門初心舞踏三年計劃最終回之《聊齋誌異》

黃佩蔚︰我是在澳門一個工厰大廈曉角實驗室看的,去曉角的過程是很有趣的,澳門就是沒有熟人帶就不知道那裡是那裡的地方,不是朋友帶我是不會知道那裡有演出的。
感覺到是工作坊呈現的狀態,不是一個那麼完整的演出。可能工作坊的時間太短,即使是三年的計劃,但工作坊三星期就結束,再來又是十個月之後的事情,所以你的身體又重新開始,這個其實有點難。演員還在執行指令,演員們還沒有在享受,我覺得這是比較可惜的地方。當老師出來都好好看,當他下場就弱掉,落差比較大。


(待續:全文將刊於《劇場.閱讀》20142月號)
更多資訊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riticsproject?ref=hl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