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/11/30

11.24 每週藝穗擂台陣(摘要1): 《與路奶奶的一席話》、《氹氹轉.跟著繪本去散步》、藝術候鳥聯盟

日期:2013.11.24  
時間:14:00-16:00
地點:連勝街no.47 藝文空間-澳門劇場圖書室

發言人:梁倩瑜() 黃佩蔚()、馬克()、雅詩()、鄭冬()、喬亞()



《與路奶奶的一席話》

梁倩瑜︰「路奶奶」指一個舞蹈家Lucinda Childs,我看的是校園場在一間中學內的綜合運動場看的,我們與學生一起看的。對我最大的感受,因為是校園場,所以我好奇當這些藝術節目進入校園的情況會如何?我中學的時期,文化局、教青局都會安排一些藝術節目進入校園,也會在運動場進行一些節目,那時的引導性不多,開始的時候只知道舞蹈的名稱,看了一些舞蹈或話劇演出就算了,這也是十年前的事,今次我參加藝穗節成為成年人再參與這種節目,我發覺他們的方法也差不多,沒有一些引導性的導賞,大家都好像體育課一樣排好隊,不可發問不可有聲音,看完演出就會安排兩個學生代表,要說英文的,因為那兩個同學都能說英文,首先已安排好問題,最後都會安排兩個學生在問,演員回答後大家就拍手,如果真的要安排藝術節目進校園,應該要怎樣做?學生可以得到甚麼呢?這個節目讓我多想的是這個方面。
其實他們的翻釋都是有問題,可能是即時找的,有些重要的字是沒有翻出來,所以安排上是有一種混亂的狀態。

馬克︰我是看第一場,我看的那一場有導賞的,他們嘗試去做這件事情,但他並不清楚那個節目想做些甚麼,如果你真的需要做導賞的話,你是否要了解清楚作品本身內面的含意呢?所以進去的時候,我覺得情緒有點被影响,我進去看的時候很空曠,很簡單的動作,是以編排方式,不是以動作為主,那個空間感讓我很驚訝,他們的走步聲而且在沒有很多人的情況下,整個空間在震動,讓舞蹈表達的更強烈,可能我們那場只有十多人。

雅詩︰我覺得很好看,如果說當代舞編舞來說,他是postmodern dance,在澳門真的很少這種形式的舞蹈,我覺得很值得看,但宣傳是一個大問題,節目名稱我一直都不知道是甚麼,直至打開英文才知道是“Dialogue with Lucinda”,我開始時並不知道「路奶奶」是誰。要跳其實並不容易,他們要保特一直徑的走動,他們的頭腦一定要很清晰,愈簡單愈困難,我很驚訝他完全不像一個藝穗的節目,真的是現代舞周的一個節目,我們看那場觀眾只有十多人真的很可惜。

黃佩蔚︰我們是看第二場「學生場」,這個空間很對這個作品的味道,他們是灰色系的,沒有顏色的在跑動。他們在台灣對舞蹈界都是一個不一樣的東西。對學生而言,我想之前應做一系列的活動,可能有個一個工作坊,或者找對的人來,之後會有一個更延伸的研討,更完整一點,他的影响力可能會大的一點,不然只有「好漂亮的舞者」大家看完就沒有了。


《氹氹轉.跟著繪本去散步》

梁倩瑜︰這其實是一個繪本的出版計劃,之前就聚了一群想出版繪本的人,這已是一年多前的事,大家開會,說說自已想做的故事,文字故事或者是畫畫的故事,其中只有一本出版了,所以這次在FRINGE把自己的初稿或故事的雛型畫成圖畫,用散佈的形式選擇了澳門十一個地點,希望觀眾可順著畫作的所在點去看,從早到晚去看的,按故事內容而安排地點。在這計劃來說是鼓勵的,本土出版確實是比較少,但我覺得這比較像一個前奏,有些作品可能只有兩幅,所以很容易被空間吃了,看不到,我希望這活動可宣傳得廣範一點,因為澳門人本身都知道那些地點在那裡,都不會很想跟著這路線走,如果其他朋友可順著他的路線走都很有趣的,他的風景可能是這個展覧的重點。

鄭冬︰那些地方是大家熟識的地方,很多人會想經過才順道進去看,不會順著那條路線,那本小書我覺得不會引起大家順著那條路線去看。宣傳上小冊子是吸引的,這是很熟的路,但無論你走多少遍都會有不同的發現和新鮮的發現。我喜歡的。



藝術候鳥聯盟的六個作品演出

黃佩蔚︰我看的是氹仔消房局前的,最後卻改在旁邊的官也街,我們看的是《樹人》、《瑪麗斯漫遊記》,《樹人》其實是人個穿了踩高蹺的樹人,從官也街慢慢走過,會停下來跟遊客玩一下,到了店邊就跟店內的人互動一下,一路走到底再走回去,另外一個是《瑪麗漫遊記》瑪麗就是一個偶,他有一個穿黑衣服的操偶師,開始的時候他坐一個推著手推車的人的手推車上,最後到了他的店門口,跟店員互動一下,唱了一段法國民謠,跟那個店員互動了很久,那一段是好看的,接下來他到處找可能的機會跟可能的觀眾做互動,後來有一段他跟一個老先生遇上,老生先就跟他說話,一路看下來,我覺得有點可惜的是他們的重量有點被分散,現在他們分散在人群當中,可能沒有導演,沒有劇情,他只是走出來,走出來要做甚麼?如果旁邊沒有任何事情發生,他們就變得好孤單,就會變得很薄弱,他們在等事情發生,他們沒有辦法建立一個劇情,讓觀眾留下來,觀眾看一看就走了。

喬亞︰我看那一場是最後一場,有三個演出《只見藍光》、《瑪麗斯漫遊記》、《老頭》,本來是《裙下之臣》最後他就把這個換成了《只見藍光》,不知道為甚麼完全沒有解釋。
演出六點開始我五點四十五分到了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,到達後甚麼指示都沒有,我在公園裡走了一圈大概十五分鐘,我致就電工作人員確定這裡是否有演出,我問了保安他們都不知道這裡會有演出,後來他們很神秘的出來了,發現很孤獨的瑪麗斯,旁邊有一個工作人員,後來我知道那個工作人員跟本不知道公園的路怎樣走,結果那個操偶師也迷路了,那個公園那時候比較多跑步的人,可能我是第一個跟他說話的人,我問他你要做甚麼,他說我要找一個“man of  life”的人,他要找一個男人跟她互動,除我之外她基本上沒有跟女人說話,一直去找男人,開始時一直用英語說話,但都沒有人有反應,因為大部份都是老人家,大家聽不懂他說甚麼,後來我跟那個工作人員很努力的幫他翻釋,有些人很生氣,有人說︰請你們把他帶走。他們的互動就是等事情發生,如果有人跟他互動他就會唱個歌跳個舞或者做點甚麼的,如果觀眾只是看了偶沒有反應的,操偶師也覺得很無趣就自已走。《只見藍光》在燒烤區表演,繞了一圈就走了,跟人拍拍照甚麼都沒有做。最後《老頭》也是在燒烤區跟觀眾拍照,說了兩句話甚麼事情沒做,就走了。《只見藍光》好像有一個導演在一直看著他們做甚麼,演員們最後走到水池,在水池旁放那些氣球,我想他們要想表達一些甚麼的,可能是和平甚麼的。可能他們其他的場次會比較好吧,因為這個是完全沒有遊客,只有居民的環境,就比較沒有效果。
其實我是特別選擇去這個公園看的,因為之前也不多演出在這個公園發生,本來我以為會在廣場上有比較密集的演出,但現在太分散了,最後兩個節目也只在燒烤區。

黃佩蔚︰在台北的話,必須寫得很清楚等一下有甚麼演出,必須讓更多人知道,這是行政的工作,很早就有工作人員派宣傳單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