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/11/30

11.17 每週藝穗擂台陣(摘要 4 ): 《美味型男》

日期: 2013.11.17  
時間: 15:00-17:00
地點: 連勝街no.47 藝文空間-澳門劇場圖書室

發言人   嘉霖 ()BECKY ()YAN ()SELINA ()WINNIE () 、潘淑盈()、黃佩蔚()、曲飛 ()




圖片來源:澳門城市藝穗節官方網站

嘉霖︰我很榮幸可在小劇場上看到他的作品,因為他的感染力很大,他把那種煮菜的色香味和他媽媽的關係可結合出來,如果說《水岸街童》是想分享故事的話,《美味型男》嘗試去打動觀眾相信一些事情,而其中戲裡有透露同性戀的問題,這是他想進一步去打動,我是被打動了,故事來說有點長,尤其關於他哥哥的,他哥哥比重上不夠他跟他媽媽之間的關係,我覺得他與他媽媽之間已很充夠說這個故事,但是他的演釋及他的技巧我覺得很厲害。

WINNIE︰我覺得他的技巧很厲害,其中他一身飾兩角,他媽媽跟他自己,技巧很高,而且是讓人信服的,但那一段落有點長。

嘉霖︰我反而覺得媽媽一出場的那段有點多,後來還好。

WINNIE︰剛才嘉霖所說哥哥那部份點奇怪,無論同性戀這個話題和哥哥都沒有鋪排過就出現。


樂怡︰我想補一下,其實他哥哥開始的時候,我並不覺得他存在,在中間突然存在,又突然死了,角色的存在是否為了糾結那一點,他沒有鋪排亦沒有說出他的個性是怎樣的,只好為了說他與他媽媽決裂的點,其實他跟他媽媽的決裂因為他有同性戀傾向就已經很清楚、很足夠。

YAN︰還有紅蘿蔔及白蘿蔔的事,讓我覺得很奇怪,如果我沒有理解錯,白蘿蔔是哥哥,他是紅蘿蔔還有其他白蘿蔔,他又用一個五歲的小朋友去說出這故事,紅白蘿蔔他用了很多,我努力的想他用紅白蘿蔔來表達甚麼?可他想表達他是比較特別,與其他人不同的,還是甚麼呢?我不明白,也讓我很困惑,雖然他的演技是無法挑剔,台詞與動作的轉換流暢,但他的結構及意涵讓我很困惑,我需要很認真的去想他與他哥的關係跟同性戀這件事,故事的背後想跟我們說甚麼,我相信我要再好好去想,或者再討論,才知道是甚麼?

潘淑盈︰看完之後覺得他在台灣紅是有原因的,因為他裡面的元素,台灣人真的會很喜歡,包括他所說的「媽媽味」,是因為餐廳都吹捧那個媽媽味,台灣人會很受落的,而且他用的技巧也是用了很多電視劇的元素,他們說的,我大概都了解,因為自己也在台灣生活過,內容上就沒有大家說得那麼好,燒蘿蔔那段,我覺得很恐佈一個五歲的小朋友說一個這樣的故事,之前都會想是否紅蘿蔔跟白蘿蔔是在能力上的區別,或者一個小眾與大眾的分別,我當初是想是否弟弟煮菜很有潛質,哥哥就很有心想教媽媽,但無論怎樣做都教不了弟弟,這麼單純,原來不是,再看回評論哥哥的火災是自殺來的,戲內面沒有直接說是自殺來的,白蘿蔔跳下去的意象很像自殺。

樂怡︰就如一個暗示,白蘿蔔跳入火中,另外雨天留了很多困惑,因為他有歌詞的,不停重覆的說,你這樣的走了讓雨天多了很多問號,他對他哥的死他的懷懝,可能最後還是被人說成意外。

SELINA︰他有三道菜,中間有沒有特別的意思呢?

潘淑盈 ︰最後他一直在說媽媽一直教他,媽媽為了他所以煮這個菜,這些菜在台灣是很家常的。

BECKY︰我在想為何弟弟那麼堅持西餐,可能是兄弟間的比較,或者是媽媽特愛哥哥,那哥哥煮了中餐,弟弟為了脫離哥哥的陰影,而去煮西餐,他一開始就很用力的說這個人煮的是西餐,人家要他煮中餐他很抗距,我很期待他會回到這個重心,說回他家人之間的關係,最後反而跳到同性戀上,我會覺得有點離題。

SELINA︰我的看法是他煮西餐是想氣他媽,他想做得比他哥好,他責怪媽媽導致哥哥的死,我是很投入的,因為我都有兩個兒子,我也多次選擇不理他們去做我想做的事,我爸是福建人,我姑媽說國語就好像「白米㕑娘」說國語一樣,讓我很有親切感,所以沒有甚麼問題。他一個人演兩個角色,這做法我覺得很新鮮我之前未有想過的。


樂怡︰我覺得煮西餐是為了逃避這個味道,第三個菜是鼓勵他上學的,第二個是哥哥煮給他吃的,而他哥哥就是想做中㕑,他跟媽媽的關係是又愛又恨,小時候媽媽不理他,或者他需要媽媽時沒有理他,所以他對那道菜的情緒都一樣。這三道菜的味道愈來愈重,而且想把我們帶到他生命裡面。他選擇這些菜,他家人的關係跟那個氣氛是存在的。


馬克︰場地扣了很多分,我會以音樂劇去看他的結構及他的故事,有很多很取悅別人的東西在故事內,在藝術上都很專業,對我來說都是一個很驚喜的演出,當我對比澳門的音樂劇,他可以在這樣表演給我們看是一個亮點,反而是技術上讓我覺得扣分的,一進去就看到他用咪高峰,這點讓我很驚奇,但很快就知道因為要唱歌。

GRACE︰《美味型男》帶咪高峰對我來說覺得沒有太大問題,因為知道是一個音樂劇,可能我是第一次看台灣的戲劇作品,讓我覺得在看台灣電視劇,媽媽用不同的方式上身去關懷他的兒子,可能煮菜對我來說不是一個很大很親密的關係,所以看的時候沒有太大的感覺,他有說母子關係、兄弟關係、個人的情感等,好像放了很多元素在裡面,當中他出櫃的部份我覺得蠻突然的,之前好像沒有任何元素讓我覺得有伏線,到第八首歌才出現,原來媽媽的出現是為了他兒子向人說一些事情。

嘉霖︰其實出櫃這部份一個開始就有出現,在他發夢的時候已經有了,記者問看到你跟一個男生在酒店出來,對你的收視下跌你有甚麼感覺。其實已交代過,他可能最想說這個,就是媽媽怎樣幫他說出他出櫃這點,及化解他這個情懷,但很多篇幅在他哥哥那邊,反而同性戀的部份是加上去的,但我覺得同性戀是他最想說的東西,他哥哥那部份是化不去的,他媽也解釋不了為何這樣對他哥,在哥哥那件事情,他們的心結解不開,我最大的問題還是哥哥讓事情岔開了。


GRACE︰我對這演員不熟,有時候我在想創作除了跟社會議題有關外,個人的經歴或他本人的取態都會影响他的創作,是否有影响呢?

樂怡︰其實我一開始就猜到他會向同性戀的方向去發展,因為之前新聞已說過了︰「你同性戀,是否因為這樣你媽心臟病氣死了?是否真的。」他就這樣醒了。我覺得沒有理由不說同性戀,不會用這段新聞帶起整個戲,我明白主題在這裡,但為何一直都沒有出來,中間到紅蘿蔔白蘿蔔那段,我就想是否開始說了。但整部戲我還是覺得哥哥那段有點多。


曲飛︰首先我覺得沒有食飽的朋友,一定要食飽才去看,不然,你會很餓。我覺得他是一個聰明的演出,他非常懂得討好觀眾,誰人不懷念媽媽的味道,這些集體回憶一定中的,除了這個以外我就會再看得深一點,如果你用一些觀眾的集體回憶,那麼聰明的去演的時候,我就覺得我會看你的技巧怎樣,這個戲到了一半我就知道一定有催淚彈,一定讓你哭或讓你眼濕濕,讓你想到媽媽的味道的,抽離來看他的結構,他開始時的那段歌,我以為不那麼簡單是倫理劇,「身在消費的時期,甚麼都可以消費………不管是你是他都被消費」,我初時以為是在說消費主義的東西,反而我是沒有注意到同性戀,因為我一開始就以為是消費這個東西,這樣說我才想到有這個元素在裡面。原來他沒有很跟這個社會元素連接,其實他一個人演出九到十個角色,不只是媽媽跟兒子的關係,如果我要看一個演員怎樣演十個角色的話,他不可能只用聲音演十個角色,若以戲曲的角度看,媽媽的時候用子喉,自已演的時候就用平喉,其他的不是子喉就是平喉,即使演小朋友說故事都是子喉,如果我要求看技巧的話,我不滿足的。如果再看你的角色不是依靠聲音的話,身體能量的狀態是很重要的,他身體狀態去演媽媽是沒有暗柔那樣東西的,他都是依靠他的聲音來做的,我覺得這個不夠。一路走下去,他煮的三個菜,我覺得洋葱可以代表很多東西,如果大家有看《培爾金特》就知道人生就如剝洋葱一樣,最後是剩下甚麼呢?就只有眼淚,甚麼有。他拿洋葱出來你會怎樣用他,還是只是用它來催淚讓自已哭呢?後來看又不是。
不過,他其中有些東西是讓人感動的,用台語閩南話來唱,讓我覺得有點戚戚焉,很感動。但不可能靠一兩首歌達標,整體性是可觀性高的,這個製作掉到另外一個迷思,為何掉到一個這樣要討好觀眾的小劇場,這個是我覺得疑慮的,八十年代我開始接觸台灣小劇場運動,魏英娟 「莎妹」是前衛的,但近這十年台灣經濟不斷下滑,大家經營劇場有困難,我們就要做一些討好觀眾的製作,這個是事實,即使跟王墨林、跟台灣的朋友談,他們都看到這現象也誠認如果這是一個小劇場製作的話,那現在台灣的小劇場運動還可以走多遠,如果這個劇是那麼多人讚的話,那麼一面倒的話,那一種創作性的精神還可以走多遠,這個我是關心的,好看不是一個問題,藝術工作者除了討好觀眾之外,是否有些東西可以調教讓觀眾難看一點,我喜歡他演製作人沒有面光的時候,這個就讓觀眾難看的地方,觀眾難看才讓觀眾思考,一種反傳統的東西,可以在這個戲中發生的,後來慢慢看下去,他是很聰明很好看,他是達標的,對來我說易入口不錯的製作。
其實亞媽出現只有一個動機,就是你要願諒我,基於這個問題,我就很想看看亞媽做錯了甚麼,而要兒子願諒她,這個可以再走入一點。


佩︰台灣是有一部份是電視劇情的小劇場,我自已覺得討好可能是第一個步,那討好之後有沒有下一步,可能這個是必要的地方,他要把觀眾帶入劇場,有沒有下一步是比較重要的,台灣也有打死不討好觀眾的,像「枊春春劇社」和王墨林,那一輩的人還在做,我比較樂觀看台灣的小劇場是百花整放,很多劇場很快出來,但討好觀眾下一步是甚麼?那個是一直在問的。
這幾年是有很多小劇場很像八點檔,因為他們都在這個環境下成長,不同前一輩的經過戒嚴、解嚴的時代,有很多不方便的事情發生,現在沒有,沒有不方便的事發生,就算不方便你也不知道不方便的狀態,大墨說了一句話很重要,就是「豢養」,台灣人有一件被豢養的狀態,但是台灣人不知道,以為是美好,但當有一個人帶你離開這個圈圈,你才知道,嘩!原來是這樣。小劇場是有一部份的人做這樣的事情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